查看原文
其他

刘平安《沙窝纪事》节选

黄堡书院
2024-09-24

沙窝纪事

——一位第一书记的扶贫经历(二十七)

刘平安


一场秋雨一场凉。不知不觉,秦岭的峰峦泛起一片金黄,而沙窝村的河谷却被泼上一层绛紫色的水彩,漫山遍野的山茱萸,呈现着生命的壮丽。

已到收获时节,大路边、山坡上、河湾里,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男男女女隐藏在密密的林子里,匆匆忙忙地采摘山茱萸。这晶莹剔透的果子,就像一串串珍珠挂满枝头,热情洋溢地向人们绽开笑颜。家家户户的院落里,晾晒着脱了核的山茱萸,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红色,从房前屋后向周围漫溢着、泛滥着,构成沙窝村特有的景象。

我将这美丽的景色拍成照片,发在微信圈,许多朋友纷纷点赞。有作家朋友给我留言,提出能不能组织大家参观一次。

其实,当书画家来沙窝村开展义写义画活动时,我与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谦酝酿策划过一项活动。沙窝村已经宣告脱贫,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作家、诗人来沙窝村开展采风活动,以文学的形式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发掘先进事迹和典型,以弘扬人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奋斗精神,其影响非同一般。再说,沙窝村这么好的风光,要让人们知道,不宣传怎么行呢?

按照与陈主席商量的意见,我拟订了活动方案,就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参加人员、日程安排、经费预算提出意见。此项活动很快得到省文联党组的支持,并交由《陕西文艺界》主编苗海军负责组织协调。活动原定十月中旬举办,可由于天雨耽搁了下来。

11月1日,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助力脱贫攻坚——陕西文联作家诗人走进长角坝镇沙窝村采风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上午11时许,得知采风团一行十多人乘坐大巴快到佛坪县城时,我与村党支部书记段昌斌驱车赶到县城迎接,长角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文彬、副书记李昌学已在大路边恭候。一见面,全是我的老师和朋友,有国家一级作家和谷,著名文化学者商子雍,国家一级作家朱文杰,省艺术馆研究馆员、著名作家诗人刘新中,著名作家、翻译家陈若星,著名作家诗人第五建平、李子白、苗海军,陕西百名青年文艺家、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孙新峰、剧作家蒋演,还有省文联《陕西文艺界》编辑王磊和新闻媒体的记者等。一到沙窝村,大家立即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在“蜜源”用完午餐,他们顾不得旅途劳累,放下行李,直奔村委会,开始了采风行程。

见到这么多大作家,段书记特别兴奋,当李文彬镇长介绍完长角坝镇的基本情况后,他向大家全面介绍了沙窝村的发展历程和产业发展情况。他说,沙窝村之所以能够从过去的“沙窝窝”变为今天的“金窝窝”,关键是有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有各级各部门的关怀和帮扶。

好家伙!沙窝村的办公楼比我们单位的办公楼都漂亮。面对村委会的设施设备,忽然,不知谁冒了一句,惹起大家一阵笑声。

看到作家们对这栋近千平方米的办公楼产生极大的兴趣,段书记自豪地说,按照汉中市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前两年我们立项建设村委会办公楼,去年主体完工,今年开春投入使用。沙窝村村委会办公楼目前是佛坪县村级办公条件最好、功能最齐全的办公场所。在办公楼和文化广场建设中,省文联支持资金30万,年初又争取资金10万元,帮助我们添置了办公座椅、会议室桌凳、电脑、打印机等,社会各界也为我们捐献了音响等设备。

随后,我们参观了移民新村。村上的五保户住在移民新村一角的二层小楼,大家看望了几位孤寡老人,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有政策兜底,他们吃的、穿的、住的、烧的都不用发愁,而且屋子里水、电畅通。和谷老师出身农家,自然有着浓浓的乡土情怀,看见一位五保户身体不好,便走上前去,嘘寒问暖。

经过红军桥,来到红二十五军旧址,站在红军广场巨大的核桃树下,李昌学书记向大家介绍了红军旧址修复工程进展情况,我向大家介绍了红二十五军在佛坪的战斗历程。在展览室,采风团一行参观了各类图片和实物,共同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望着徐海东、程子华的蜡像,陈若星女士陷入沉思当中。陈若星女士原任文化艺术报总编,是全国道德模范,写作、翻译了多部著作,被我们尊称为“大姐”。她的父亲是位老干部,青年时期,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此刻,追忆那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她的红色基因一定在燃烧、在沸腾!

告别红军旧址,我们拐入山根的一条小径。穿过吊桥,面前散落的几户人家,被一片片茱萸林簇拥着。茱萸树上挂满红果,清风中摇摇欲坠。采摘山茱萸,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如果一个一个的采摘,纵使你有十双手也使不过来。于是,老百姓想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将帐篷铺展在茱萸树下,然后,爬上树干,拿着棍棒敲打起来,每敲击一次,山茱萸就像红色的雨珠纷纷扬扬飘洒而下,那绛红色的水彩很快聚拢在帐篷里。见此情景,大家纷纷走进树林,帮助村民采摘。这楚楚动人的果子令人眼馋,朱文杰老师情不自禁地摘下一颗,想放进嘴里,便问村民,这东西能不能吃?村民说,可以!这是纯天然果子,没有一点污染,我们常用鲜果泡茶喝呢!大家兴致勃勃地品尝起来,有人刚在嘴里嚼了没有几下,牙根就被酸倒了,一副龇牙咧嘴苦不堪言的样子。其实,茱萸果的味道,开始是酸酸的,嚼一嚼便有一丝甜甜的、涩涩的感觉,回味无穷。正当大家品尝茱萸果时,段书记一本正经地说,同志们,茱萸果可不能吃多了。不是沙窝村老百姓舍不得让大家吃,而是……段书记卖了个关子。而是什么?有年轻人着急问。

段书记慢条斯理地说,山茱萸是一种壮阳药,大补。六味地黄丸的主料。

一时,大家沉默无语。有人连忙将吃到嘴里的山茱萸吐了出来。

怎么,怕吃多了身体受不了吗?不知谁又问了一句,一下子打破刚才沉默的局面,一时,大家有说有笑,相互调侃起来。最终,矛头指向这次活动的领队苗海军,纷纷指责,这么好的机会,来时,为什么不通知让年轻人带上家属呢?苗海军反唇相讥,明天返回时,每人带上几斤不就行了吗!

路的两边,那一片片红色,是村民晾晒的山茱萸。山茱萸采摘回来后,村民们将山茱萸煮熟,用脱离机去核,然后晒干,这是最基本的工艺。晒干后的山茱萸可以卖个好价钱。入冬后,药贩子就会来沙窝村收购山茱萸,去年,品相好的山茱萸,一斤能够买十八九块钱,今年是丰年,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去年的好价钱?

正说笑间,佛坪电视台的记者要采访,想请作家们谈一谈来沙窝村的感受,我们推举德高望重的商子雍老师和最年轻的队员剧作家蒋演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老一少足以代表大家的心声。

夕阳西下,我们返回驻地“蜜源”农家乐。晚餐后,若星大姐带蒋演去了“农韵”农家乐书屋寻找佛坪党史资料,第五建平、孙新峰跑到附近的院落里,找村民们攀谈以搜集更多的素材,看来,他们创作的激情已经调动起来,且已胸有成竹了。商子雍、朱文杰、刘新中是这次活动中年长的老师,他们结伴而行,一起去河堤散步,想体验一下这原生态的风情。夜幕降临的沙窝村,别具意味。星高风清,远山幽幽。各家各户院落里灯光点点,伴随着奔涌的河水声,便是断断续续机器的轰鸣声,忙了一天的村民们,还不能闲着,必须将今天采摘的山茱萸脱离出来,那可是辛劳一年的成果啊!所有的梦幻和希望可都寄托在这上面!这是沙窝村最繁忙的时节,也是沙窝村乡亲们最幸福的时节!

见和谷老师没去散步,我抓住时机,邀请他和省作协秘书长李子白为沙窝村留下墨宝。我们来到村委会图书室,没想到,附近农家乐业主和工作队、村干部早已在这里恭候多时。和谷老师和李子白老师即兴挥毫泼墨,满足了每个人的要求,直到夜深人静。

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永明渔场。当得知昨天晚餐所吃的鲟鱼就是这里养殖的时,大家颇感亲切,认真参观鱼塘,详细了解冷水鱼的种类、习性和养殖过程。

随后,我们来到妖精潭。一条河溪从天华山十亩沟流出,在山崖下冲击出一处水潭,然后汇聚到椒溪河里。这里是沙窝村的北山口。从十亩沟向东,有一条古道,通往宁陕方向,当年,红二十五军就是通过这里来往于佛坪宁陕之间的。沿主河道往北,便是通往关中的古道。这些古道早已掩盖在梢林草丛之中,淹没在历史的云烟之中。对于身居深山的沙窝人来说,进入北山口,才算是进山了。山里原来还有村落,为了保护环境,现在,所有的住户搬出来了,除了维护道路环境卫生的村民和探险者外,这里早已是人迹罕至。纸坊坪、百家屋场这些村落只能成为历史的记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了展示当年古道的风采,多年前,佛坪县在这里修建了四公里的人行步道,开发了羚牛谷景点,吸引来许多游客。目前,国家熊猫保护二期工程已经立项,位置就在这里。随着工程的全面实施,沙窝村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

在羚牛谷,大家欣赏了小桥流水,飞瀑清潭。突然,有人发现,高高的山崖下,一口口木箱像悬棺一样挂在崖壁,只是比悬棺小了许多。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段书记让大家猜测,可没有人能猜测出来。段书记说,这是蜂箱,里面是老百姓养的蜜蜂。秦岭山里,草木茂盛,植物繁杂,每到春天,百花争艳,蜜蜂飞到这里,自由自在的采集花粉,酿造蜂蜜,老百姓几乎不用管理,一口木箱,每年可以收获十来斤蜜蜂呢!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的聪明才智真是让人赞叹不已啊!

踏上曲折迂回的人行步道,我们向森林深处走去,时而攀山而上,时而傍水而行,阳光透过树林,投下斑斑驳驳的影子。此刻,我们仿佛置身氧吧,清纯的空气让人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行走在人行步道上,七十多岁的商子雍老师,精神抖擞,没有一丝倦意。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想跳进河里,与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可河水冰凉刺骨,光脚丫子刚一伸进水里便缩了回来。

走出密密的原始森林,这才知道阳光的珍贵。在大路上尽情享受一番日光浴后,我们驱车攀上垭口。我告诉大家,这已经到了我们村的边界线了。

垭口是作家诗人们采风的最后一站。站在垭口,大家举目远望,群山起伏,云天相连,秦岭磅礴之势,让每一个人激情翻滚!商子雍老师感叹地说,沙窝村有73平方公里,生活着210户646口人,而我所居住的西安市莲湖区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生活着70多万人口。你们与大熊猫生存在一个空间,享受着大熊猫的待遇,我真羡慕你们啊!

随即,孙新峰乘兴朗诵起昨夜创作的诗歌《下辈子,愿做佛坪一只熊猫!》:

喝的,是真正澄澈清冽的泉水

住的,是大自然的辽阔别墅

呼吸的,是千金难买的氧气

吃的,是一片片蓊郁的剑竹和木竹

知道吗?人们走近你,一个个脚步轻轻

再轻轻,生怕惊着你

饿着你

渴着你

知道吗?为了你,整个地区放弃了开发

人们穷着,乐着——只为了保护你!

不砍山上的一棵树,不动水里的一块石

只想让你的领地更舒适,更诗意

多么幸福啊!我只从沙窝村走了一次

就对你羡慕得发狂

仅那连天的绿色植被

就让我双眼潮湿,一腔暖意

下辈子,愿做佛坪一只熊猫

吃着嫩竹叶,啃着香竹笋

在红尘以外,醉生梦死

优雅老去

……

当大家已经离开垭口时,他高亢而又深情的声音依然在秦岭的山巅回荡。藏在大山深处的大熊猫们,你们听得到吗?此刻,有一位多情的诗人在为你们歌唱!

 刘平安

刘平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现任陕西省文联秘书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文艺作品,出版诗集《缄默的黄土地》《山那边人家》,散文集《烟云长路》《途中》,合编诗集《山乡情》、散文集《沙窝窝·金窝窝》、评论集《<唐僧译经记>专家学者纵横谈》《带着春天的花香——黄卫平纪念文集》等,两度荣获铜川文学奖,散文《母亲的泪》获天津十二届“东丽杯”全国孙犁散文奖优秀奖,报告文学《我是一个兵》获陕西柳青创业人社文学奖三等奖。
来源:黄堡书院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格非:当木匠,还是上大学?

安黎:像树一样地成长

作家王吉呈逝世

60年来,农民作了多少牺牲?

刘成章:引吭高歌信天游

复旦教授:除了鸡肠狗肚的争斗和精品垃圾山,还能留下什么?

重温电视连续剧《铁市长》惊心动魄!

80年代人的生猛,是现在年轻人不敢想象的!

从西北大学走出的作家群体

2020黄堡书院十四件事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